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专业介绍: |
刚存武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刚存武,男,1965年2月出生,硕士,教授,中共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草原、农田及花卉地杂草防除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86年7月~2001年8月在青海省农林学校工作,从事植物保护教学工作,2001年9月调入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工作,200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4-2005在意大利Tuscia大学昆虫学专业学习。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主持国家农业科技转化项目1项,参加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编专著四部,获国家专利一项,在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发表约30篇。(通信地址: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程亮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程亮,男,1978年5月出生,硕士,副研究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室主任。获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田杂草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侧重于自然界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除杂草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 2008年6月24日至2008年7月8日赴以色列参加“农作物抗旱新品种选育培训”。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厅级项目1项;共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自然基金项目1项,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省级项目2项,申请专利3项,制定标准13项,国内各类专业期刊杂志约40篇。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0971-5313283 郭青云 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郭青云,女,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西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海省自然科学农学学科带头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药检所药效试验青海农科院植保所技术总负责人。现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青海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农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863、948、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成果转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27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地市级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127篇,其中十余篇分别评为青海省政府三等奖、全国植保学会优秀论文,青海省、西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近三年到位科研经费400余万元。目前承担项目共8项;其中:国家项目 6项,省部项目2 项,现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杂草专题-农业重要杂草监控技术研发,专题经费475.00万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0971-5311056 E-MAIL: guoqingyunqh@163.com 蒋福祯副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蒋福祯,男,1969年8月出生,农推硕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马铃薯栽培与育种研究,研究方向侧重于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个人工作简历:1992年7月~1993年1月在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农业计算应用专业;1993年3月有~1997年6月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从事春小麦高产栽培微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1997年7月~至今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所,从事马铃薯栽培、育种、种薯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4月攻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科研项目:先后参加和完成部、省级农业科研项目17项,获省级成果6项,其中“马铃薯脱毒与繁育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荣获2007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选育马铃薯新品种2个。发表学术论文28篇。 目前,主持省级科研项目“旱地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青藏高原脱毒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服务与技术开发”的研究实施工作。同时,参加农业部行业专项“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和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抗旱加工型马铃薯青薯9号试验与示范”及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工作。
通信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1196 邮箱地址:qh815@163.com 孙小凤 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孙小凤,女,1964年2月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九三社员。现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青海省土肥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青海省第三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九三学社青海省农林支社副主委,青海省女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和土壤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86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农学系土壤农化专业,1986年至今在土壤肥料研究所从事工作,2004年1月—2005年1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访问学者,从事土壤肥力与作物施肥方面的研究。 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了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化肥经济使用技术研究、粮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氮肥有效用量与环境影响研究,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定位监测研究,包裹型缓释肥料的研究,农作物专用肥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引进、筛选和推广应用,叶面肥肥效试验研究、湟水领域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调查与分布研究、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研究,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沃土工程技术研究、旱地高产稳产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牧草施肥技术研究、平安、乐都富硒带农作物富硒农艺技术研究与示范、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及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评价研究,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壤质量评价等科研和推广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1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论40余篇,合著专业书籍3本。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青海大学农林农科院土肥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0971)5311177(O) E-MAIL: sunxf1001@163.com 唐道城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唐道城,男,1954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青海大学农林系副主任、青海大学高原花卉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津贴专家、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政协青海省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草花遗传育种和球根花卉栽培生理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上大学;1982年8月~现在,在青海大学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与教学;2009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获省部级成果19项(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11项(第一完成人10项),主持选育耐寒性万寿菊新品种2个,制定青海省地方标准2个,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84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高原花卉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255 邮箱地址:tangdaocheng 6333@163.com 田丰 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田 丰、男,1963年3月出生,陕西渭南人,1984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农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及马铃薯抗旱生理。 科研项目:现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担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的高级农业试验统计课程、农学专业本科生作物栽培学和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的主讲;同时还主讲农学专业本科生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推广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农业环境学等课程。先后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马铃薯新品种基地建设,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原ATP生根粉)的推广工作,三江源区适宜栽培草种快速扩繁与加工技术研究,青海生态经济林模式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合著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参编专业书籍1部,取得药材种植国家级专利1项,编写地方标准2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20篇。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项。 获西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项目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论文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论文二等奖3项。获得青海大学我心中的好教师荣誉奖。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学系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0971-5318576 E-MAIL:qhdx111tianfen@***
盛海彦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盛海彦,男,汉,1967年12月28日生,河南项城人。硕士,教授,民盟盟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土壤环境评价及退化土壤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2006年9月~2007年12月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从事生态学专业,从事高寒草甸土壤生态研究,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澳联合土壤环境研究室作访问学者,从事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研究。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6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项目、“春晖计划”和省科技厅项目各1项。主编实验实习教材一部,参编专著二部。作为主要贡献者,先后获得六项省级成果证书,一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杂志发表约40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林系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8580 邮箱地址:shenghaiyanqh@126.com
张永成 研究员简介 个人信息:张永成,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陕西杨陵,1978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农科院研究员,马铃薯育种栽培研究室主任,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届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马铃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顾问,青海省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站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马铃薯育种栽培。 科研项目: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马铃薯育种、栽培及新品种成果转化推广等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先后育成了菜用型青薯168,高淀粉青薯2号、青薯3号、青薯4号,抗旱早熟的青薯5号,食品加工(炸片)品种青薯6号、青薯8号,早熟品种青薯7号等11个马铃薯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青薯168、青薯3号和青薯6号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青薯2号、青薯3号、青薯4号分别获国家“后补助”。获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各类奖项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各1项(二级证书),获厅级二等奖1项,获地区一等奖1项。获国家第一届“振华科技扶贫奖”,获青海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获第四届中国科协“西部突出贡献奖”,被青海省科技厅评为“十五”优秀科技工作者,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多次被青海大学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1 项,获国家科技成果1项,获青海省科技成果21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优秀论文10篇,撰写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育成的青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分别在西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经济效益达30亿元。为青海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三年拥有科研经费共155万元,年均 50万元。目前承担项目共 4项;其中:国家项目 2项,省部项目2 项。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0971-5311170 E-MAIL:zhangyongcheng@163.com
|